姓名文化是中华《易经》文化的隗宝---于长英

发表时间:2017/07/15 00:00:00  浏览次数:5142  

姓名文化是中华《易经》文化的隗宝 、

作者:于长英

中华文化是中国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 族文化,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、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。中华 文化,如果从仓颉造字的黄帝时代算起,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,如果 从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画八卦时算起,则有 7000 年的历史,而伏羲还不 是我们最早的始祖,之前还有天皇氏、地皇氏和人皇氏三位老祖宗,再 之前则是开天辟地的老祖宗盘古氏,传说他在位一万八千年。虽然是神 话传说,但是他雄辩地证明,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,仅 从黄帝时代算起,历经五千年,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。

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《易经》,从《易经》问世到诸子百家,从唐 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,期间不乏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 《四库全书》等巨著名著,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。而这个宝藏的精 品就是姓名文化。 中华文化沉积深厚,内涵丰富多彩。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夏商时期, 人们的名号中就已经意识到运用五行汉字,如夏代的君王孔甲、履癸, 商代的君王太丁、祖乙、太庚、小甲、中壬等等。随着《易经》八卦的 逐渐丰富与发展,六十甲子用以记时间的广泛应用,人们开始有意识的 运用《周易》阴阳五行文化来给人取名定号。但并非是用现代流行于世 的五格剖象姓名学来起名的,姓名是中国汉字文化的结晶,从姓名中可 以看出《易经》文化的缩影及精华。 人们用《周易》取名就是一个力证。如《渐》卦上九中有;“鸿渐 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,吉”。《豫》卦六二曰;“介于石,不终日,贞 吉”。《象》曰;“不终日贞吉”,以中正。《乾》卦文言曰;“云从 龙”。《乾》卦象词曰;“天行健”。古人名字就有唐代“茶圣”陆羽, 字鸿渐;宋代变革家王安石,字介甫;现代名人蒋介石,字中正;近代 国画家钱行健;原中纪委尉健行;三国猛将赵云,字子龙等。这些名字 皆源于《周易》。可见《周易》为群经之首,并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 个方面,尤其是对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。姓名与 人的客观产生对应关系,产生共振,就能相得益彰。正向古人所说的“闻 名即知其字,闻字即知其人”,“名正言顺”。如现代原铁道部部长万里, ·13· 起名的学问 滕代远;畜牧部部长谷牧;航天工业部部长叶飞;外交部部长乔冠华, 唐家璇;农业部部长沙风,副部长刘培植;卫生部部长孙健、张文康; 水利部部长汪正清;交通部部长王守道;海军司令员徐海东;武警总部 政委刘振军;国家气象局专家雷雨顺等等,真是名如其人,字应其职。 事实证明,姓名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姓名文化已经深深的积淀于民族的记忆中,“润物细无声”, 它就像遗传基因一样从先辈那里一代代的流传下来,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 液中,构成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魅力。我们必须重视姓名文化, 合情合理的运用汉字的形、音、义及其所蕴含的五行属性,才能使人的姓 名吉祥如意。丰富多彩的《周易》汉字姓名文化既是支持民族凝聚力的基 本结构,也是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历史的一个独特视角。日常生活 中《周易》姓名文化无处不在,但是许多人却不能理解,以至很难领略其 中幽深的意蕴、鲜活的生命、无限的风光。因此弘扬和普及《周易》姓名 文化是十分重要的,也是重要的历史使命之一。

查看评论[0]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