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-于长英

发表时间:2017/07/16 00:00:00  浏览次数:5260  

姓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

作者:于长英

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,国人的姓名历史更为源远流长。 姓名不仅携带着每个家族的盛衰信息,更承载着社会发展过程的一系列 信息,成为整个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。因此,通过一个人的姓名不仅可 以窥视到个人、家庭的昌盛与衰落,还可以窥视到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变 化与盛衰。所以,自古以来姓名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,把它视为祖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 

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特定历史产物的传统姓名文化,又是人们从一个 新的角度来学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巨大库藏。比如从姓氏的起源、区 ·11· 起名的学问 分与合流入手,可以深化对上古时代不同社会形态更相替代之特征的认 识;又比如 , 从谱牒、世系、堂号、联宗等一系列具体事象着眼,可以 揭示血缘关系纽带在古代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作用;再比如, 通过对某一历史阶段人们取名的基本方法、择字风尚及忌讳要点等现象 的分析,便可能在探寻当时的政治路线、时代精神和社会习俗诸方面, 获得可贵的启示。

总之,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系列本质特征,如家天下专 制制度、家族型社会结构、以忠君孝亲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与行为准 则等,都会通过其得到充分展示,这也是它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高度重 视的原因。 中国的姓氏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。弘扬中华文化也应当 包括中国的姓氏文化。五千年来,姓氏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,与民族 精神融为一体,这种包容姓氏文化的精神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无法替代 的作用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,人们耳熟能详的“岳家军”、“杨家将”, 则是在民族危机时抵御外族入侵的一种民族自强精神的象征;占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——孔孟之道,则是中华文明的表 现。在人们口碑相传的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成语典故中,有表现人们 谋略智慧的“田忌赛马”,“姜太公钓鱼 , 愿者上钩”;有表现“无为” 而治思想的“庄周梦蝶”;有表现鞠躬尽瘁,敬业尽职的“周公吐哺”; 有赞扬为救国难挺身而出的“毛遂自荐”;有赞颂朋友之间忠实守信 , 相知相交的“管鲍之谊”,“范张鸡黍”;有赞扬人各有所长的“马工 枚速”,“孟诗韩笔”等,可以说应有尽有 , 不胜枚举。

此外,与姓氏 有关的“堂联”、“堂号”,特别是“堂联”,它保留着深厚的文化 底蕴,反映了某姓氏的历史渊源,家族名人的崇高业绩,其作用除了 光宗耀祖外,实际上还有提倡一种“家风”、“族风”的作用。这种 民间的“家风”和“族风”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。 例如:林姓的堂联为“励志禁烟,御夷留根”;毛姓的堂联为“捧檄 而往,脱颖而来”;于姓的堂联为“当代清官,救时宰相”。以上的 堂联分别提倡爱国御敌,为国挺身,清廉救时的风尚,这是中华民族 进取精神的具体写照。

查看评论[0]文章评论